二十四节气之小雪,如历书记载:“斗指己,斯时天已积阴,寒未深而雪未大,故名小雪”。
此时,天空中的阳气上升,地中的阴气下降,天地不通、阴阳不交,所以万物失去生机,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。
小雪三候
一候虹藏不见
由于不再有雨,彩虹便不会出现了。
二候天升地降
天空中的阳气上升、地中的阴气下降,导致天地不通、阴阳不交。
三候闭塞而成冬
万物失去生机,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。
小雪养生注意保暖
寒邪容易侵袭人体五个部位,头、肩颈和背部、口鼻、前胸和腰腹、腿脚,其中头和脚最易受寒。
头为“诸阳之会”,突遭雨淋或不戴帽子,寒湿会侵袭头部,出现头痛、头昏、头部沉重的感觉。晚上洗头后湿头发睡觉,也容易遭受寒邪侵入,所以,一定要擦干、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后再入睡。
肩颈和背部受寒日久,可引起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背痛等病症,最简便的缓解方法是在洗澡时调高水温,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。
中医总说“寒从足下生,病从寒中来”,一些人甚至秋冬不穿袜子,很容易诱发老寒腿、膝关节炎等。每晚多用热水泡脚,可以促进腿脚血液循环。
驱寒牢记“三字经”
入冬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,牢记“三字经”,防止寒邪侵犯身体。
1、顺时令
多吃水果蔬菜,如苹果、萝卜、白菜等。一日三餐有规律,晚餐宜清淡、易于消化。
2、晒太阳
午后太阳当头之时,晒20分钟左右,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、养脑补阳的作用。
3、迈开腿
“动则生阳”,阳气足,寒湿就容易排出。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、散步。
4、少熬夜
熬夜的人大都有类似的感受:一到凌晨三四点钟,就会手脚冰凉、浑身发冷、脑子不听使唤,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,寒邪趁虚入侵人体,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。因此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防寒邪伤身。
5、不发怒
越是冬季,越要把控好情绪,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。特别是中老年人,要高高兴兴待人待事。
如生活工作压力较大,睡眠欠佳,容易出现心慌、胸闷、烦躁等心火偏旺的症状时,应多听“徵”调式乐曲,如《紫竹调》,以调理心气。
小雪饮食养生
小雪后宜温肾阳,这样来年阳气才会长。然而温肾阳过程中,人们容易出现“内火”的情况。
气温下降,一些人喜欢吃火锅等辛辣食物。如若暖气、空调等供暖设施的使用,室内很热,而外面寒冷,人们穿得严实,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等,导致口腔溃疡、口干舌燥、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,这些就是“内火”的表现。
小雪节气饮食对正常人来说,应当遵循“秋冬养阴”,“无扰乎阳”的原则,既不宜生冷,也不宜过于燥热,辛辣煎烤的食物最好少吃,这会助长“内火”。最宜食用滋阴潜阳,温润益肾的膳食为宜。
孙思邈在《修养法》中云:“宜减辛苦,以养肾气。”
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,宜吃益肾食品,如腰果、芡实、山药、栗子、白果、核桃等。黑色入肾,所以,黑色食品如黑芝麻、黑豆、黑米、黑枣、黑木耳等,也都有很好的补肾功能。
另外,适当多吃些白菜、莲藕、萝卜等食物,尤其是白萝卜,能养阴清火降气、化痰消食,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。
药膳推荐
黑豆羊肉补血汤
羊肉1000克,黑豆60克,当归6克,桂圆肉少许,
将上四味放在煲内,加入适量清水,煲3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有补血、乌发、镇静、止痛之功。适用于冬季进补,对形体早衰、脱发白发、肾虚遗精等有良效。
芡实莲子猪肚汤
芡实30克,莲子30克,红枣10枚(劈),猪肚500克,生姜15g,葱、蒜、花椒、胡椒适量。
功效:健脾胃,调心肾,补虚损。适用脾肾两虚,心肾不交的失眠者。
穴位养生
太溪穴
“太溪穴”是肾经上的原穴,原穴是指源头,生命的原动力。“太”——大也,“溪”——溪流溪水,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。如果肾水充盈,精之充足,肾的“原阳”、“真水”才会发挥其作用,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。
揉按“太溪穴”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,一次按30下。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。用手指按揉,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。每天坚持按“太溪穴”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。
涌泉穴摩足能滋阴降火,强腰健肾。可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作按摩,每次按一二百下,每隔几天。
拉小指
小指是手少阴心经及手太阳小肠经循行所在,两个小指头相互用力勾拉,可以引心经之火入肾,使心肾相交,水火既济。
此外,小指甲旁内侧有少冲穴,是人体心经的始端,经常按摩此穴,可增强心脏功能;
甲旁外侧是少泽穴,为小肠经的末端,经常按摩可缓解神经性头痛、眼睛疲劳等。